你爱吃芋头吗?
芋头仔加入桂花、红糖,熬煮成糊状的糖芋苗,秋末初冬的早晨喝上一碗,一整天都超满足。
但你知道你爱吃的芋头,其实有毒吗?关于芋头,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(和吃法),请跟食帖君一起走进科学。
\ 一身是宝的芋头,其实有毒? /
作为许多东南亚、非洲和太平洋岛屿地区的重要主食来源,芋头可谓一身是宝。
它含有大量的抗性淀粉,热量低于一般淀粉(每100克芋头所含热量约为80卡),既能够补充能量,又不易导致发胖。
此外,芋头富含维1生素B6、钾、镁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,并含有其他B族维生素,包括b1、b2、b3、b5以及叶酸等涉及能量和人体代谢作用的物质。
芋头的黏液中还有一种化合物,能被人体吸收并转化为免疫球蛋白,帮助提高免疫力。
但同时,芋头中又含有草酸,带有一定毒性。实际上芋头所属的天南星科,有许多物种都含有毒性,作为植物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。处理生芋头时易出现皮肤过敏发痒等症状,也是由于这个缘故。
幸好经过长期培育,我们现在所吃到的芋头毒性已经很小,且可以通过煮熟或长期浸泡去除。因此芋头不宜生吃,需烹熟食用。给芋头削皮时,也需要避免直接接触生芋肉。
\ 芋头,到底是啥部位? /
芋头原产于印度,后由东南亚等地引进,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台湾、福建等种植较多,也成为客家菜、粤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材。
很多人以为用来做菜的芋头是植物的根部,但其实与土豆相似,我们所食的芋头,实际上是它埋在地下的块茎。常入菜的“芋头仔”(也称“芋苗”),则是从大的椭圆形块茎“母芋”上,分蘖出的多个鸡蛋大小的球形“子芋”。
通常子芋水分较高,口感也更加嫩滑软糯,而母芋则粉质较多、颗粒感强。我国北方主产的多子芋,就是如此。而南方则有子芋较少、但香气格外浓烈的“香芋”,比如号称“乾隆贡品”的荔浦芋头。